“流动博物馆”走进宽窄巷子,以假乱真的“文物替身”表现亮眼

时间 • 2025-08-08 20:23:18
博物馆
复制
观众
文物

8月1日傍晚,四川博物院在成都宽窄巷子东广场举办了“流动博物馆‘文明奇遇’城市巡展”活动启动仪式。现场同时展出了四川博物院的多件代表性藏品复制件,如西周象首耳兽面纹铜罍、芙蓉花瓣金碗、张大千画作等,均为1:1原样复制。

现场人气一如天气般火热,宽窄巷子本就游人如织,巡展刚布好就围满了观众。“博物馆都开到这儿来了啊?”人们饶有兴致地欣赏着这些以假乱真的精美展品,并在现场打卡区拍照留念。

流动博物馆“文明奇遇”城市巡展现场

“博物馆”开到了宽窄巷子

“大篷车”流动博物馆堪称四川博物馆的经典公益品牌,自2009年创新建立以来,迄今已完成巡展138站,覆盖全省50个市州县,惠及160余万人次。

四川博物院副院长钟玲在启动仪式的致辞中表示:此次川博将流动博物馆开进成都市重要商圈和旅游集散地,可以为城市文化品牌建设注入活力,也希望吸引更多游客关注博物馆,走进博物馆,体验博物馆。

在欣赏这些琳琅满目的展品同时,不少观众凑近了看展签时才会注意到这些都是复制件。近两年的古蜀文明境外大展也都是“替身出海”——现场展出的全部为复制件。比如2024年11月在秘鲁印加博物馆举办的“太阳之光:古蜀与印加文明互鉴展”,以及今年6月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幕的“太阳之光——古蜀文明与世界”展览。

使用复制件展出,一个重要原因是文物本身级别高、禁止出境,另一个原因是方便、安全、风险小,还可以节省大笔费用。此外,不少国家级博物馆里常年展出的藏品中也有复制件,这背后的一个普遍原因是原件早年被调拨到了其他博物馆,或是被借展。

“太阳之光——古蜀文明与世界”现场展出的文物复制件

还有一些珍贵的古代书画因其极为脆弱,本就不适合在展厅中长期展出,需要长期处于休养状态,平时就以复制件的形式,满足观众们欣赏艺术之美的需求,这也是国际惯例。北京故宫博物院与台北故宫博物院曾不止一次联手举办馆藏书画复制品联展,因其能一次性饱览大量古代书画传世佳作,这样的高水准复制品联展也会令许多观众趋之若鹜。

如四川博物院“流动博物馆”这样的活动,因为文物离开博物馆之后,温度、湿度等保护条件无法达标,这种情况下也需要使用复制品。国内其他省市同类型的鼓励博物馆进社区的活动,采用的也是以复制品展示为主。

巡展现场的青铜器复制件

“替身”文物足可“以假乱真”

据四川博物馆公众服务部主任王瑞昌介绍:此次展出的这批文物复制件主要制作于2012年,质地和外观都经过了专家们的检验,足可“以假乱真”,可以充分满足观众们对文物接近和亲近的需要。

“这次流动博物馆走进成都热门景区,主要是为了让省外观众们更方便地了解到巴蜀文化。”王瑞昌说,“尤其是对于那些首选目的地不是博物馆的游客,我们就把博物馆带到他们身边。”

展示文物复制品的同时,博物馆要做的一件更重要的事,就是给观众们提供专业的诠释工作与丰富的互动体验。既然无需小心翼翼远观,那么就可以多维度充分感受历史之美、文化之美。

巡展现场,小观众体验汉砖拓印

“我们现场的互动体验区很受欢迎,大家可以亲手体验画像砖拓印,自己拓印的作品还可以免费带走作为纪念。现场还邀请了青年国画艺术家,仿照张大千先生创作泼墨画送给观众。”王瑞昌介绍道,“同时为迎接世运会举办,我们还特设了投壶、木射等古代体育游戏,好多小朋友都玩得不亦乐乎。这样将文博资源与城市商圈、旅游场景有机融合,切实提升公众的文化获得感。”

据了解,在本次宽窄巷子巡展之后,川博的流动博物馆还计划在今年内继续走进成都其他城市地标和景区,让更多市民和游客在休闲游憩中邂逅文明、感知历史,助力构建“全域全业态全链条”文旅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红星新闻记者乔雪阳编辑曾琦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