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业如何把握新机遇?这场论坛上干货满满!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国经济复苏发展的关键节点。随着消费市场回暖,大食品工业对国内整体经济的拉动作用愈发显著,如何进一步拉动内循环,促进行业发展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这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食品和酒类行业的首个综合大展——第104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要解答的一道必答题。
4月7日下午,以“促循环、开新局”为主题,第104届全国糖酒会主论坛的主旨清晰可见。现场汇聚了国家行业协会,科研院校、金融机构、知名企业、重要经销商伙伴和重要的客商代表等众多的实力翘楚共聚一堂,盘点行业关键数据,研判行业未来走势,共同为食品酒类行业的“十四五”发展把脉问诊,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献计献策。
经济持续复苏的动能在那里?创新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终极动能
对于2021年中国经济的发展,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师、董事总经理王汉锋用了八个字“增长复苏,政策退出”来预测。
根据中金宏观经济学家的预测,随着疫情逐渐淡出,我国为稳增长所推出的非常规宽松政策将逐步退出,财政支持、宽松的货币政策等会恢复常态化。但今年我国经济发展势头将依旧强劲,在2020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复苏,预计2021年全国GDP增长率达到9%。
在王汉锋看来,要实现经济稳定高质量增长,内循环是重点。随着新冠疫苗落地,全球经济呈现出了“错位复苏”的特点。王汉锋表示,中国GDP占全球GDP的比例已上升至15%~20%,人均GDP也已接近全球平均水平,在此背景下我国经济的增长需要紧抓内循环,促进消费升级。
王汉锋认为,促进消费升级的根本是要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老百姓收入增长了,消费市场自然也就扩大了。那又该如何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产业升级,是王汉锋给出的方向。“如果老百姓都从事着低级工作,收入水平就不可能提高,只有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更多的人转入具有高附加值的生产工作中时,整体的收入水平才能提高。”在王汉锋看来,产业要不断升级,消费才有希望,而产业升级靠的是创新。
“只有创新才能让我们的产业从中低端走向中高端,获取更高的附加值,带动中国平均收入水平增长,才会有内需,有消费。因此,创新才是我国经济增长的终极动能。”王汉锋说。
2021年仍将低速增长,食品工业未来如何发展?
本届全国糖酒会上,熙熙攘攘、南来北往的客商都传递出了同样的讯息:消费的需求仍然旺盛。事实上,随着全国经济的持续复苏,食品行业也在稳步恢复。
“今年1到2月,我国食品工业生产、利润、出口都保持稳定增长,食品工业整体呈现稳定运行的态势。”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中轻食品工业管理中心主任于学军表示。
于学军认为,随着国民经济的好转,居民收入提高,消费需求进一步增加,作为刚需产品的农副食品将维持一定的增长。尤其是在疫情逐渐被控制的背景下,旅游业、餐饮业等消费旅游率先恢复,对在酒、饮料这一块儿将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求。
但从总体来看,食品工业的利润增长仍会受到原材料等各方面带来的压力,特别是一些产品上游涨价,但下游却不好涨价,难以转嫁出去。因此,于学军预测2021年食品工业的营业收入增速在5%以上,利润增速7%以上,尽管1、2月份增速较高但会逐渐趋于平淡,整体保持低速增长的状态。
在新发展格局下,未来食品工业又该如何发展?对此,于学军建议,对于企业来说要全面落实和利用好国家的政策,要用好减税降费等优惠政策。同时,要加大科技投入,支持食品工业打通产业链,“食品企业要在研发投入、技改投入上投入的更多,而且要利用好研发经费进行技术改造、绿色发展、智能发展,突破一些’卡脖子’技术难点,打通产业链。”
红星新闻记者李彦琴实习生李佳宁
编辑刘宇鹏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