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住疫情冲击波⑩|国际航线从业者期盼1月8日 飞行员:预感航线能恢复到2019年水平

时间 • 2025-11-09 15:00:23
旅行
航线
国际

1月8日起,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开始实施“乙类乙管”。根据相关方案与通知,不再对入境人员和货物等采取检疫传染病管理措施;不再对国际客运航班实施“五个一”和“一国一策”等调控措施,中外航空公司按照双边运输协定安排运营定期客运航班。国际航线的春天要回来了吗?近日,红星新闻记者对飞行员、空乘、国际旅行组织负责人进行了采访。

↑资料图据视觉中国

飞行员:

我预感2023年能像2019年一样

2021年,飞行学员小海频频从公司听到“现在不缺飞行员了”的消息,他开始害怕自己“被停飞”,无法坐上副驾驶的位置。

“从高中毕业签约进入学校,到学习飞行完成考核,再到成为飞行员,是有一定停飞率的。就我身边而言,六七年的准备时间里,10个人中有3个人最后不能飞都是正常的。国际航线收缩的时候,航班少,不确定停飞率会变成什么样。”小海对红星新闻记者说道。

2022年,小海成为所在航空公司在职副驾驶飞行员,至今已有一年时间。然而在过去一年里,小海平均每月飞行时长只有20多个小时,不足应有时长的四分之一。这与国际航线收紧密切相关。

按照学习驾驶的机型,小海飞国内航线和一些东南亚航线,但小海一次都没能飞出国门。

“国际航线的取消影响最大的首先是我们的收入,国际航线小时数长,是我们收入的重要构成。我们新入行的副驾驶员底薪低,小时数也少的话,工资捉襟见肘。老飞行员底薪虽然高,但身上有还贷的压力,收入减少面临的压力更大,各有各的难。”小海表示,没有国际航线后,他的收入减少近50%。

小海告诉红星新闻记者,除了收入以外,国际航线的取消还很大程度影响了新飞行员的学习和成长。“我们飞国际航线的时候,需要用英语通讯,也需要报务资格。空中管制的英语口音都不一样,比如我们都知道有印度口音、日本口音、韩国口音,还有英式英语,这些都需要资质,也需要经验,不然口音都听不懂。”小海说道。

没有国际航线较长小时数的累积,也意味着他的升级考核、成长进程被放缓,“小时数的累积是考级、升级的基础。”小海说道。

国际航线收缩近3年,仿佛“冻结”了小海的职业成长,但小海对春天的到来充满信心。“我预感2023年能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这两年,我飞货机的同学驾驶国际航线是没有受到任何影响的,甚至可以说是在提升、扩张。通过货机国际航线,我看到了2023年的未来。”小海说道。

3年隔离8次的空乘:

疫情影响了不少人的学习计划

2019年,素素成为一名空乘。“对新人来说,一开始只能飞国内。快8个月的时候可以飞‘小国际’,比如泰国、日本等比较近的。快一年后可以飞欧美等稍远一点的地方。我就是差不多疫情开始之后可以飞长线国际航班的。”素素对红星新闻记者说道。

“我隔离过很多次,之前是14+7,去年10月底是7+3,去年12月22日飞雅典回来是5+3,一下飞机就直接送到隔离酒店。”1月5日晚,素素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回忆道。

上月下旬,正在隔离中的素素,在手机备忘录里写下自己3年来8次隔离的经历。

“2020年3月27日从日本飞回,新闻说18点起入境实施14天隔离健康观察。到公司已是22点过,抱着期待去问派遣,说没接到照常飞的通知,于是居家了14天。”素素写道。

接下来,同年7月、次年1月、4月、11月……因为国际航线入境防疫政策和小区出现感染病例等情况,3年时间,素素隔离了8次。

素素表示,一开始隔离的时候很不习惯,待在一个小房间半个月。“2021年初飞东京的时候,14天都很自闭,带的ipad都没从箱子里拿出来过。每天逼着自己吃饭,体重一度到了历史最低。过了几个月又有一次飞东京,大家在隔离服上涂鸦,有点苦中作乐的意思。”

↑隔离期间苦中作乐的涂鸦素素供图

“最近几个月公司长航线增加了,但能飞这个机型的人不够多。国际航线增加后,我的班次就多了些,大概20天隔离一次。”素素说道。

素素称,她所学机型的国际航线,能飞的人少,疫情也影响了许多空乘的学习计划。

谈及去年12月22日的雅典飞行,素素告诉记者,同事们大多感染新冠,“我是航班前3天突然换上去的,直到飞前一天,群里还来来回回换了5个人,最晚的一个机组成员是半夜一点多备上的。”素素说道。

旅行组织负责人:

大家在规划出行,期待1月8日

疫情防控期间,受到影响的不止是空乘和飞行员,更多的是乘客。

8年来,“出走世界义工旅行”的负责人王宇豪所在团队,曾带领游客前往斯里兰卡、摩洛哥等地旅行。

王宇豪告诉红星新闻记者:“疫情3年来,国际旅行行业经历了沉浮,一些公司也在经历沉浮,甚至一些公司已不在这一领域正常经营。”

据介绍,“出走世界义工旅行”是为中国青年提供各国义工旅行机会和信息共享的线上平台,旨在鼓励大家打开认知世界的大门,“出走”到不同国度进行深度文化之旅的同时,通过投身当地公益项目,做一名有社会责任感的旅行者。疫情期间,除了开展国际旅行相关服务,该平台也在积极尝试其他业务,比如国内旅行服务、承接线上跨国支教、学术课程等服务。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中小企业创业者带来巨大打击,我们也面临严峻挑战,每一次(旅行)取消,都意味着大量沟通和退款等工作。面对一系列突发情况,还得积极应对,持续开发国内项目和线上项目。”王宇豪说道。

“我们也在期待1月8日。”王宇豪表示,“部分国家和地区对于中国游客有落地检、疫苗接种等要求,大家还是不能掉以轻心。”

王宇豪表示,疫情防控政策优化以来,作为国际旅行行业从业人员,“我心情既激动又忐忑。”他说,3年来,大家共同经历了病毒肆虐阶段。如今,可以明显感受到大家出行的信心在增加。(文内小海、素素均为化名)

红星新闻记者王辰元实习生易千雪李逸凡

责编官莉编辑彭疆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