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学敏:在新时代,以诗歌抒怀中国|聚焦全国文代会作代会

时间 • 2025-11-22 23:44:19
诗歌
中国
创作

12月16日下午,中国作家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出炉,龚学敏、罗伟章、袁野(爱潜水的乌贼)等三位四川作家、诗人,新当选中国作家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诗人、《星星》诗刊主编龚学敏是第三次参加中国作代会,他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总书记给广大文学工作者提出的殷切期望,听后让我十分振奋。”他说,作为一个诗歌写作者,面对当代中国,有很多地方值得抒怀,这是一名文学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龚学敏认为,什么是新时代文学,这一次会议正式给予了明确,并且迅速成为热点,这应该是这次中国作代会的重要成果之一。

龚学敏

龚学敏表示,在对新时代文学讨论的基础上,今年大家在诗歌方面讨论最多的是“主题性创作”。他预感“主题性创作”可能会成为今后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呈现,过去大家都认为诗歌创作是靠灵感,而主题性创作需要全方位组织调动灵感、知识积累等等来进行创作。龚学敏说,这对仅仅靠灵感创作的方式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主题型创作将成为当下诗歌创作很重要的现象和呈现,将会影响到当下中国诗歌的创作。

回顾过去几年来自己的创作成果,龚学敏将其分为几个方面。一是“游历”,自古以来在中国就有“游历诗”的传统,龚学敏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了很多游历诗,把写四川的作品集结出版了《四川在上》。

此外,龚学敏还译注了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一百首诗,集结成书《像李商隐一样写诗》。李商隐的诗以晦涩难懂著称,过去也有很多翻译版本,而龚学敏是将李商隐翻译成一本白话文诗集,以新诗的名义在向李商隐、向伟大的唐诗致敬。他表示,自己是从原始字面上读出诗意,回到诗歌本身,在向李商隐学习过程中,知道了如何更好地把握诗意。

而近几年来,《濒临》作为龚学敏最重要的创作成果之一,也是目前他本人最看好的一部诗集,龚学敏以《濒临》为题,专门写了70多种动物,对动物命运、地球命运进行诗歌书写。他说,每个诗人必须要进入现实,并且站在历史的高度。他认为,自己找到了进入现实的独特方式。

20多年前,龚学敏写了长诗《长征》,去年,他开始查阅与东北抗日联军有关的资料,阅读有关书籍,明年着手为东北抗日联军创作一本诗集。龚学敏表示,东北抗联在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坚持抗击日本侵略者达14年之久,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气贯长虹的英雄史诗,是人类为了正义事业挑战自身极限的传奇典范。在此意义上,“长征和东北抗联,都是在挑战人类极限,是我党我军创造的两大奇迹!”

作为《星星》诗刊主编,龚学敏谈到了诗刊未来的工作方向:要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讲话精神以及中国作协的安排,办好过去《星星》诗刊已经有的栏目,同时,整个诗歌杂志要全方位推进以适应新时代文学的需求,站在历史高度,用真正的大历史观、大时代观,审视诗人们的创作以及办刊方向。龚学敏说,只有经得起这样审视的文学刊物,才有可能成为这个时代的文学记录,为中华民族贡献自己的精神力量。

红星新闻记者陈谋编辑蒋庆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