铲车直插胸部颈部,气管断裂 他在“鬼门关”走了三次终被救回

时间 • 2025-11-21 15:14:10
气管
大爷
患者

8月22日,四川中江古店发生一起交通事故,61岁的邹大爷被铲斗直插胸部及颈部,生命垂危,被辗转送到中江县人民医院救治。该院第一时间启动危急重症绿色通道,并联系多科室联合救治。

气管断裂、气道持续性出血、脓毒血症……一个多月的治疗期间,邹大爷在“鬼门关”走了三次,最终被医生救回。

9月29日,红星新闻记者从中江县人民医院获悉,邹大爷目前恢复得不错,已经可以下地行走,近期有望出院回家。

▲邹大爷身体逐渐恢复,已经可以下地行走

突遭意外

大爷被铲车直插胸部颈部命悬一线

8月22日,四川中江古店发生一起交通事故,61岁的邹大爷骑电瓶车时与一辆工程车相撞,邹大爷被铲斗直插胸部及颈部,伤口鲜血不断涌出,邹大爷瞬间倒地……周围群众赶紧拨打120求助

由于患者伤势严重,第一时间被送到当地乡镇卫生院处置后,立即送到中江县人民医院。

接到患者后,吸氧、监测氧饱和度、紧急CT……一系列抢救随即展开。中江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一边稳定邹大爷的生命体征,一边完善必要的检查,并第一时间启动危急重症绿色通道,联系胸外科、重症医学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麻醉科多学科联合救治。

随后,一个多学科专家参与的团队组成,并第一时间集结到急诊科。

“患者气管断裂,再加上多根肋骨骨折、血气胸,情况危急,随时有可能死亡,需紧急手术。”一名参与抢救的医生介绍,气管是生命的“交通要塞”,外伤性气管断裂病情危重,大多数患者因呼吸困难死于现场或抢救过程中,少数患者送至医院后因气道血液堵塞或者闭合伤而死亡,且术后容易并发气管瘘、气管塌陷,死亡率极高。

多科协作

他在“鬼门关”走了三次最终被救回

商量好手术方案和应急预案后,各科室迅速投入手术:麻醉科副主任医师羊翀立即安排手术间并做好周密的术前准备,胸外科副主任医师张江、吴成松和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郑斌立即实施气管修补术和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由于患者创伤处污染严重,加之局部不断出血,使得手术部位已经和正常的解剖结构大不一样。但医生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准确判断患者为右胸部伤口贯通致气管断裂,并在颈部血肉模糊的地方成功将断裂的气管进行了吻合。经过多次判断气管无漏气后,终于把患者从“鬼门关”拉了回来。手术成功后,患者转入重症医学科(ICU)进一步治疗。

▲医务人员为邹大爷实施手术

“手术成功是第一关,之后还要经历出血、漏气、吻合口瘘、切口感染、胸腔感染、肺部感染、血栓等难关。而且患者还有多根肋骨骨折、血气胸等,都需要密切关注。”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岳万庚表示,“手术成功不意味着一定脱离生命危险,但我们一定会尽全力守护!”

果不其然,因为严重的肺挫伤,邹大爷气道内持续性出血,在呼吸机的加持下,氧合仍不稳定。观察到这一状况,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吴婷立马进行药物止血,并使用纤支镜清理气道内的瘀血,才使邹大爷氧合渐渐平稳下来。

好不容易又一次脱离了危险,但不久,“死神”又一次来临。邹大爷突发高热,体温直升至40℃,血培养见细菌生长。因为严重的污染及创口出血,细菌进入了血液,邹大爷出现了脓毒血症。更糟糕的是,药敏试验提示患者感染的细菌是多重耐药菌,治疗难度直线上升。

重症医学科立马组织医生团队,全面分析、细化方法,共同为邹大爷制定了新的抗感染方案。在重症医学科医疗护理团队24小时的严密监护和细致的治疗下,感染最终得到了控制。

“您已经闯过最难的一关了,可以转去普通病房了。”在重症医学科的病房里,意识清醒的邹大爷听到医护人员为他加油鼓劲,慢慢地举起大拇指,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感谢。

转入胸外科普通病房后,邹大爷一天天好了起来。据医务人员介绍,邹大爷病情已逐渐恢复,可以下地行走,近期有望出院回家。

岳万庚红星新闻记者王明平

编辑张寻责编任志江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