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三年来,我国基本实现儿童青少年近视率每年下降0.5个百分点
2018年8月,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等8部门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经过三年时间,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降下来了吗?
10月26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18年以来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情况。会上指出,三年以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总体近视率下降,近视防控总体见效的基本局面初步展现。
▲教育部新闻发布会现场
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办公室主任、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在会上介绍称,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的总体近视率为53.6%,到2019年,总体近视率下降为50.2%,下降了3.4个百分点。
从2019到2020年,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到2020年底,儿童青少年的总体近视率又上升为52.7%。但相较于2018年的近视率,依然下降了0.9个百分点。
“三年来,我们达到了儿童青少年每年下降0.5个百分点的目标,基本完成任务。”王登峰说。
儿童青少年降低近视率的工作难在哪儿?王登峰在会上分析认为,症结主要出在三个方面。
“第一个困难,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最核心的是对学生全面发展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片面认识。”王登峰表示,在实际推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过程中,仍存在全面发展和全面培养的片面认识。
王登峰指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最基础性的问题、最难的问题,是过重的课业负担能否真正减下来,而这项工作则涉及到评价改革能否跟上来的问题。
第二个困难,是专业基础薄弱。王登峰表示,这其中既包括眼视光医学、眼视光学和健康管理方面专业设置较少,同时也包括视光企业需要更加规范地运行和管理。对此,王登峰也表示,教育部最近正在采取措施,增设相关专业。
第三个困难,是从学生角度来讲,如何做好个人的自律。王登峰指出可,教育部从去年开始已连续印发多项管理文件,其中关于手机和睡眠的管理,更多涉及到学生的自律以及家校之间的协同问题。“这项工作如何能真正见实效,需要家校更加密切的配合。”
红星新闻记者杨雨奇吴阳实习生艾小文北京报道
实习编辑向财霞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