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书评丨张炜写苏东坡:斑斓一生,潇洒有志

时间 • 2025-11-19 12:26:30
斑斓
一个

张炜写苏东坡:

斑斓一生,潇洒有志

苏东坡是宋代历史上的文坛宗师,他文韬武略兼备,从政四十余年,政绩卓然。一生虽历尽坎坷,却乐观旷达,追求美好,还将自己打造成一个千古留名的另类美食家。

翻开茅盾文学奖得主张炜的《斑斓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明代画家杜堇的《题竹图》。图中那位深色衣衫、头戴高冠,执笔似要在竹枝上题字的人——作者说,应该就是苏东坡。

其后数页,都是与苏东坡有关的书画——赵孟頫给他画的像,他自己写的书法等。底色是古画熟悉的黄色,一毫斑斓之态也无。

真正色彩斑斓的,应是苏轼用自己一生绘成的画卷,他的天赋与才华,他曾经备受瞩目的仕途,他的跌落,他的被贬,他的领悟,他的生活热情与好品位……凡此种种,令苏东坡成为后世许多作家都无比激赏的人物。他们反复书写着他,玩味着他。

在张炜看来,苏东坡的幸运与不幸加在一起,恰恰铸就了他独一无二的潇洒与传奇。

【一】

诗人22岁一鸣惊人,引起欧阳修的赞叹,皇帝的赏识,其文路和仕途看上去一片畅达。但中年却经历了残酷的“乌台诗案”,这一生最触目的黑暗。

艺术和诗境是一种奇怪的东西,它由于高妙深邃,不仅需要创造者非凡的悟性和才力,而接受者也同样如此。个案总是属于天才,在乌合之众那里,在世俗眼中,越是绝妙高超的艺术越是隔膜,它们通常需要时间的追认。

所以极少数杰出的诗人和艺术家是个例外。他们会在较短时间内得到大面积的认同,赢得广泛的赞许,声隆盈耳,这种幸运既帮助了他,又损伤了他。

在喧闹中,一个具有极大创造力的人物如毕加索,仍会颓唐和松弛,表现出对完美和巨量劳动的绝望和恐惧,最后涂抹了那么多轻浮廉价的东西。他走入了游戏,因为被悲观攫住了。这一次被攫住,竟然没有生还的机会,只好在这种可怜的状态下等待最终的结局。

苏东坡最大的幸运,是上苍用另一种办法来帮助他,这就是在他抵达毕加索的那种茂盛的生长期,声名巨隆时,命运却以灰暗的颜色来包裹它。作为一个生命,周边温度骤降,炽热变得冷静,而不至于痴迷和谵妄,这太重要了。

《苏东坡像》

也许苏东坡这样一个不吐不快,游戏不断的性格,特别需要上苍的这种帮助,有一只莫名的手把他推向一个角落,给他酸楚,给他悲观,给他黑暗,给他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让他呻吟,让他低声长吼,然后再使他慢慢地安静下来。

这时候,天才能够再次复活,成为原来的自己。

【二】

苏东坡春风得意的时候,可谓被诗意所簇拥,这时候丰盈的物质没有将他剥损和腐蚀,而是让其在尽情享用的同时,沉浸到另一个境界里。

那当然不仅仅是花红柳绿,笙歌曼舞,不仅仅是青春的依偎和欢畅。那一切虽然也有诗意,只因为它们过于艳丽和茂盛,显得有点虚浮矫饰。它们远远比不上荒野,或者是冰凌之下一株寂寞开放的雪梅,背后是无边的荒凉和等待苏醒的大地。这样一种开阔的视野中应有尽有,那才是一场大关照和大拥有。

近在眼前的这株幽香,却是代表整个世界的一次探望和问候,一个专注者将看得热泪盈眶,情不能禁。这种情形是诗人最能够领会、最能够被感动的一个瞬间,他曾记录了一个又一个这样的场景。

诗人似乎度过了太多风高月黑的时刻,他在窗棂上看着狂舞的寒枝,然后偎进自己的角落。他似乎不忍让任何一个明媚的月夜白白地流逝,一个人出门,在婆娑的树影下徘徊游走,或进入一座小小的寺庙,在林间竹下印证这种特异的美。

人生是斑驳的,在这一刻的幽静,在这不可思议的撒满了银粉的大地上,他仿佛可以掬起浅浅的水流,看到水流下的卵石,恍若走入童年记忆。

《斑斓志》是一部当代作家近距离亲近苏轼的书,作为茅盾文学奖得主的张炜,以10余年的深研之功,兼诗学、写作学、文学批评、作品鉴赏、历史钩沉及社会思潮溯源之综合探究,力避俗见,直面文本,每言必得凿实,质朴求真,还诗性与生存实境。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特色鲜明、五彩斑斓、“人应该生活,而不仅仅生存”的苏东坡。(成风)

编辑李洁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