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高速看中国|探访全球最大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吞吐量突破420万标准箱

时间 • 2025-11-13 10:13:59
码头
集装箱
标准

小洋山岛,曾经不过是仅有3000多人的不知名小岛。如今依托小洋山岛建成的洋山港,蜕变成了全球最大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4月6日,中宣部会同交通运输部、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组织中央和地方媒体举行的“沿着高速看中国”主题宣传活动在上海启动。红星新闻记者跟随采访团,沿着申嘉湖高速、沪芦高速,跨越东海大桥,探访了全球规模最大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洋山四期。

▲俯瞰洋山港

全球规模最大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2020年吞吐量突破420万标准箱

上海洋山深水港位于杭州湾外口的崎岖列岛,西北距上海市南汇芦潮港约32公里,由一座全长25.3千米的东海大桥,对接沪芦高速,与陆地相连。

红星新闻记者经由沪芦高速、跨越东海大桥驶往洋山港的路上看到,装载集装箱的卡车川流不息,一派繁忙。

据2018年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与东方网“红色之声”联合推出的“改革开放亲历者说”系列口述报道,上海1995年正式提出建设深水港问题,1996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上海地区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后,于同年9月根据交通部通知要求,正式开始前期比选、论证及立项工作,到2002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洋山港建设项目立项,历时六年;2005年12月,洋山港一期工程(包括东海大桥)建成投产,前后共用了十年左右的时间,称得上“十年成一港”。

相关资料介绍,洋山港地处风大流急的杭州湾外口,大、小洋山由十几座不相连的小岛组成,工程人员要在平均水深20多米的岛屿之间,用吹沙填海的方式将岛屿间的海域填平,造出长6公里,宽1-1.5公里,总面积8平方公里的平整陆地。这相当于在1000个足球场的面积上,将沙子堆到七层楼的高度,砂石抛填总量超过一亿立方米。

▲洋山四期

上港集团尚东分公司副总经理孙金余介绍,他所在的洋山四期,超过半数的集装箱靠车辆通过东海大桥,驶向高速路网,运往四面八方。

孙金余介绍,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自2017年12月开港以来,洋山四期规模不断扩大、产能不断释放,一年跃上一个新台阶,2018年达到201万标准箱,2019年实现327万标准箱,2020年突破420万标准箱,已基本实现了码头建设的初期目标。

目前,投产设备规模为21台桥吊、108台轨道吊、110台自动导引车。根据规划,洋山四期最终将配置26台桥吊、120台轨道吊、130台AGV(自动导引车)。

“今年的吞吐量有可能达到500万标准箱。这需要我们不停优化提升系统。”孙金余如是说。

▲东海大桥

全球疫情影响下依然实现正增长

港区去年首次突破2000万标准箱

“即使在去年全球新冠疫情的影响下,洋山港四期吞吐量也增长了28%,由2019年的327万标准箱,增长到2020年的420万标准箱。”说起眼前繁忙运转的洋山四期码头,孙金余充满了自豪。

对整个洋山港区而言,2019年洋山港区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980.8万标准箱,首次超过外高桥港区;2020年洋山港区首次突破2000万标准箱。

从2002年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建设。同年6月26日,一期工程打下了第一根桩,正式开工建设。2017年12月,洋山四期——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综合自动化程度最高的集装箱码头正式诞生。洋山港正逐步向更加高效、智能、环保的方向迈进。

“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的建成和投产,标志着中国港口行业在运营模式和技术应用上实现了里程碑式的跨越升级与重大变革,更为上海港进一步巩固港口集装箱货物吞吐能力世界第一地位,跻身世界航运中心前列提供了全新动力。”孙金余表示。

红星新闻记者张炎良上海摄影报道

编辑官莉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