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亮出2020成绩单:GDP增长4%,首批76个公园城市示范片区建设全面启动

时间 • 2025-11-09 12:35:42
成都
城市
推进
产业

2月4日,成都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市长王凤朝作政府工作报告。

过去的2020年,成都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政府工作报告显示,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成都突出“创新提能年”主题,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实现了“继续保持高于全省平均发展水平的态势、继续保持副省级城市第一方阵位势”的目标。

回顾2020年的重点工作,疫情防控依旧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成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第一时间扛起责任、担当担压,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迅速打响疫情防控的总体战、阻击战,仅用11天完成3轮全覆盖排查,57天将本土病例清零,36天实现全部规上工业企业复工。同时,千方百计稳定经济社会运行,及时出台兑现恢复经济秩序、扶持小微企业等政策措施,新增减税降费643.59亿元,发放失业补助金26.42亿元。开展“送政策、帮企业、送服务、解难题”专项行动,是全国复工复产复市最早、秩序活力恢复最好的城市之一。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防疫人员协助旅客通行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2020年的成都热词。随着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不断深化,首批76个公园城市示范片区建设全面启动,“雪山下的公园城市”成为城市新名片,锦江黄龙溪断面水质全年达到III类,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80天,重点流域水环境、重点区域大气质量明显改善,获国务院通报表扬。

“两区一城”协同发展,四川天府新区新开工项目117个、总投资1240亿元,成都东部新区正式获批,实施基础设施和重大功能项目127个、总投资1923.5亿元。成德眉资同城化走深走实,积极推进464个“三区三带”产业协作项目,完成投资1088亿元。成渝融合深度推进,围绕共同打造内陆开放门户、共建科技创新中心等签署合作协议75项,236个重大合作项目加快推进,成达万高铁开工建设,成渝实现高铁1小时直达、公交轨道“一码”通乘。

过去一年,成都深化产业功能区建设,经济发展动能持续增强,开展产业功能区法定机构改革试点,增强14个产业生态圈和66个产业功能区的辐射作用,新引进产业化项目97.63%落户产业功能区。聚焦高能级重大项目,成都引进重大产业化项目338个、总投资6855.91亿元。实施新消费引领的提振内需行动,新落户首店386家,宽窄巷子被评为首批全国示范步行街。

成都高标准推进“三城三都”建设,大运会筹备有力有序,49处场馆设施中,高新体育中心等21处完工、东安湖体育公园等28处如期推进,大运村全部新建单体建筑基本建成。竞赛组织全面推进,122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团报名参赛,城市志愿者注册人数超67万,市民积极踊跃参与“爱成都·迎大运”系列活动。深入推进改革创新,成都发展活力竞相释放,营商环境更加优化,出台实施国际化营商环境3.0版政策,新登记市场主体61.8万户、增长15.6%。

△在建的东安湖体育公园摄影记者/张直

民生福祉不断增进,2020年,成都城镇登记失业率3.0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9%、8.5%。新增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13万个,公办园学位占比达50%,新增三甲医院5家,新配置救护车117辆。开展城市环境品质提升专项整治,完成60个示范线和示范片区打造,完成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三年攻坚”行动,“15分钟基本公共服务圈”基本形成。

红星新闻记者李彦琴

编辑刘宇鹏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