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北京“最贵麦田”!它背后的故事,真的不简单……

时间 • 2025-08-01 12:34:10
试验
面积
麦田
小麦

坐标:北京三环内

位置:写字楼边

目标:探访北京“最贵麦田”

北京三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可谓是寸土寸金,而就在这样的黄金地段,却隐藏着一片上百亩的麦田。这片麦田,光土地价值就已远超过百亿元,更可贵的是它所带来的科研成果,这些远非金钱所能衡量。因此这里也被大家称为“最贵麦田”。

今天,农视网就带大家走进这里,揭秘“最贵麦田”背后的故事。

每年初夏,麦田一片璀璨金黄,登高远眺,麦穗在微风吹拂下轻轻摇摆,滚滚麦浪宛如荡漾波涛,让我们一起跟随农视网主持人小莉感受这份美好~

据悉,这是目前京城三环内唯一的一块农田,隶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进行小麦、玉米、大豆、水稻和杂粮等作物的研究。整个农田就被夹在高层建筑和宽敞的马路中间,周边房子均价已超10万每平方米,面积达150亩的麦田,土地价值超百亿。

(麦田迎来收割期,科研人员辛勤耕耘的身影穿梭其间)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是国家级公益性研究机构,其前身为1946年成立的中央农业实验所北平农事试验场。1957年,试验场交给中国农业科学院时,大约有4000亩。但随着城区面积扩大,农田逐渐减少,农科院试验田的面积也开始萎缩。

时至今日,只剩下联想桥附近作科所用于开展作物研究的150亩试验田,成为城市中最独特的风景。

伺候着这片麦田的“农民”其实是高校中的硕士、博士、教授,他们在试验田里培育着10000多类小麦品种。这里的麦子并不对外销售,而是用作科学研究。

在作科所60多年发展历程中,金善宝、陈凤桐、戴松恩、李竞雄、徐冠仁、鲍文奎、董玉琛、庄巧生、刘旭、万建民、钱前11位两院院士和邓景扬、王连铮、翟虎渠等一批杰出科学家,带领农业科研工作者在这块试验地反复试验、积极创新,从这块试验田中培育出的小麦良种累计在全国推广面积都超过亿亩,给农业经济带来的收益价值以百亿计。

在这块试验地上,作科所面向产业需求,利用遗传学、基因组学和分子育种等核心技术,培育了中麦系列小麦、中单系列玉米、中黄系列大豆、京粳系列水稻等340个国审和省审品种,推广面积超过5亿亩,累计增产150亿斤。中黄13大豆连续9年推广面积全国第一,累计超过1亿亩,中麦175是近年来我国北部冬麦区推广面积最大的小麦品种,中单808是西南地区的玉米主栽品种。

栽培技术专家通过反复试验,研发了“玉米温光资源定量优化增产增效技术”、“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关键技术”、“夏大豆麦茬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技术”等多项作物提质增效生产技术,促进了作物绿色发展模式的大面积应用。密植高产和机械粒收等核心技术连续6次创造了我国玉米高产纪录,用科技支撑了国家粮食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