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知网降价了,但还不够“公益”
运营逻辑不改变,在某些项目的收费上“小修小补”,终究是不够的。
近日陷入争议的知网终于做出了行动。在知网上,硕士学位论文和博士学位论文的下载费用都有所下降,硕士学位论文为7.5元/本,博士学位论文为9.5元/本。而在89岁退休教授赵德馨起诉知网事件发酵之前,硕士论文是15元/本,博士论文是25元/本。
及时回应舆论呼声,积极进行调整,知网的做法确有可取之处。此前,知网在回应被教授起诉一事时也表示:诚恳接受批评,认真分析漏洞,虚心听取意见。可见知网的态度还是诚恳的。
↑实拍中国知网北京办公楼。图据视觉中国
然而,正如赵德馨教授回应知网道歉时所说的,知网应拿出整改措施,而不是停留于表面。怎么整改?教授也说得很清楚:中国知网必须“改革”。所谓改革,也就是要改变整个机制,尤其是转变中国知网根本上的运营逻辑——不以盈利为唯一目标,要朝着“公益化”的方向不断前行。
用这一标准来衡量,降低一点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的价格,显然是杯水车薪。即使是按照现行价格来推算,任何一位博士或硕士的毕业论文上架后,仍能为知网带来相当可观的收入,无非是赚得“实在太多”和赚得“非常多”的区别,并没有从根本上触及知网的盈利模式。
更何况,知网的生财之道也不仅仅是通过出售“下载权”实现的。正如许多在校学生所反映的,每年毕业季都要面对知网查重费用高、查重方式极为机械的问题。知网虽然声明并未提供个人查重服务,但正是因为其无法提供便捷的查重方式,才给广大学子带来极大的困扰。这么多年来,这一部分“收入”到底有多少,恐怕无人能够说清。
因此,知网的根本问题还在于拿着别人的作品,赚自己的钱,利用各种条款享受众多学生、学者以及科研人员的劳动果实。这一运营逻辑不改变,在某些项目的收费上“小修小补”,终究不够。
必须要指出的是,知网当初的崛起,是得到了政策的大力支持,得到了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鼎力相助;如今知网的“江湖地位”,也不是自由竞争的结果,而要感谢相关政策的扶持。正因如此,知网更不应该忘记自身被创立的初衷——推动中国知识资源的共享,帮助中国科研不断进步。
就此而言,从诞生之日起,知网就应该走“公益化”的道路,而绝不应该沦为赚取商业利益的“巨无霸”。
这并不是说中国知网就不能赚钱。要知道,维持这么一个大规模、拥有海量数据的平台,不可能不讲运营成本。要求知网“公益化”,绝不是让其无偿奉献,这也不符合市场运行的逻辑。只是,知网首先要保护作者的相关知识产权,保护其合法权益,尤其是不能让赵德馨教授们再次寒了心;其次,知网也应该再度明确成本与收益之间的规则。无论如何,作者将整本硕士论文或博士论文的下载权“让渡”给知网,却只能收获100元现金和400元阅读卡的畸形“稿费标准”,都不应该再继续下去了。
最近的风波应该让知网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定位——帮助中国科研事业不断发展,而不是成为学者和科研人员的“拦路虎”。说到底,查论文、下载论文本来就不该这么“难”。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沪生
编辑官莉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