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红星美凯龙朱家桂:巨轮转舵,要奔赴一个怎样的山海?
2021年,“轻资产、重运营”成为红星美凯龙最重要的两个关键词。
3月春季大会上,红星美凯龙透露,要真正做到从物业到平台的转型。
这些由热点“词汇”构成的变革,带来大量的“不解”与“疑虑”。
这家中国最大的家居龙头,正在发生什么?
历史证明,转型,不是件容易的事。
30多年来,红星美凯龙以一骑绝尘之姿,成长为一家千亿资产、百亿营收规模的企业,驶向了高端家居的“星辰大海”。
过往的成就,往往与强烈的“路径依赖”如影随形。
“八大地区攻略”、“三年业务规划”、“九大主题馆”、“30家地区1号店”、“展店联盟”等都成为红星美凯龙持续推进的重点内容。
另一受外界关注的行业动态是,红星美凯龙和居然之家在今年的牵手。
“竞合关系”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同时,似乎又预示着家居行业未来转型及整合的微妙变化。
身为集团执行总裁兼大营运中心总经理的他,对公司的战略转型以及万亿级家居行业的变化作出一一解读。
朱家桂从业电器行业12年,从业家居行业9年,对两个行业的勾连及其变化更有独到的体会。
红星美凯龙这座巨轮,通过一系列动作调整,奔赴下一场山海。
“轻”、“重”战略调整
截至去年底,红星美凯龙有476个家居商场,今年快500个项目,这里面的自营项目有90多个,剩余的都是委托管理、特许经营和战略合作项目。
我们在国内核心城市自营店的布局完成,连锁布局基本完成了,自建自营的商场数量就会顺势降下来。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尤其三、四线城市迸发出的蓬勃购买力,我们要更快速地通过委托管理等轻资产的方式扩大市场渗透,加速下沉到县城和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大镇。
为什么要用轻资产的方式去做?
重资产的项目,从拿地到建设到开业,周期时间较长。下沉市场数量特别庞大,靠自建自营速度会很慢。为了保证每年50-60个项目的速度,我们通过轻资产的模式加快在全国各级市场的渗透。同时,轻资产也可以降低企业前期大量投资带来的压力。
就项目规划上看,今年只有一两个项目是自营的,是在杭州和南昌的项目,其他五十几个项目全部是委托管理的项目,结构一下子就调过来了。
我们手上签约储备的项目还有700多个,已开的将近500个,基本就是这种格局。
我们的布局分几个维度,北上广深几乎已经完成布局,天津、武汉一批城市的布局完成后还会做一些补充,在一些二线市场我们还有些空白,更多的发展空间是在三四线城市。
未来一些小厂肯定会慢慢倒闭,一些运行效率不高的渠道会慢慢退出。这在上海很明显,上海原来有很多小的渠道,这两年几乎都没有了。这个行业势必会走向集中,可能一个城市就剩下两到三家主要卖场,有点像十几年前家电行业国美、苏宁的格局。
不搞恶性竞争
比如我们在做线上线下一体化时,两家公司不约而同选择和阿里合作,如果在其他行业可能就不一样了。
这个选择的背后是,你到底是良性发展,还是通过过激的竞争去推动发展?在这个问题的选择上,两位董事长都有同样的胸怀,都是站在行业的高度上,去推动中国家居行业的健康发展。
此外,家居行业发展到了一定阶段,我们响应国家号召,不去恶性竞争,不要让经销商去二选一。家居行业特别强调线下体验。所以我们在推动上游工厂、下游经销商的数字化升级阶段,和居然面临同样的挑战。
正是有共同的痛点,才产生了深度合作。企业的升级发展,一定是随着移动互联的发展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在这点上,两家企业在多个领域是合作大于竞争的。
当然,合作也不是说不竞争,但竞争是要有底线的,不能恶性竞争,比如互联网行业之前出现的补贴战,完全靠资本驱动把资源吸到一家,对行业反而是不利的,我们不能有这种无底线的竞争。基于这个共识,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如何更好地服务工厂、服务消费者、做好渠道布局等,大家形成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
这也是给其他行业一个表率,第一名和第二名之间要有竞争,但不要搞恶性竞争,也要有合作。
原来这个行业叫蚂蚁市场,但现在这个市场快速走向整合,并迅速形成一些百亿级的企业。在10年前,行业里还没几家上市公司,现在已经有好几十家了。
虽然这个行业走向集中,但集中程度还远远不够,家居行业还是非常分散,和美的、格力、海尔这些电器巨头比差得很远。
我相信在各个细分领域一定会产生出一批龙头企业,小工厂的效率是不高的,集中是趋势。另外随着我们渠道的快速下沉,一些小渠道也会逐渐萎缩,留给中高端渠道,也就是向红星美凯龙这种头部企业集中。
跨界电器业务:“三分天下有其一”
我们原来拼命卖建材、卖家具,就是没人想到去卖电器,最大的难度就在这儿。是什么撕开这个口子?是定制橱柜的发展,推动了厨电的发展,由此我们联想到,既然厨电可以进来,嵌入式的冰箱、洗衣机也可以进来。
其实在4年前我们就调研发现,大家开始用中央空调而不是分体式空调,喜欢用地暖而不是用暖气片。一个新的市场机会出现了,前置家装的消费升级,服务的是高端人群,他们对高端电器系统的需求非常大,我们进入电器非常顺势。
我们开始抛出这个概念时,其实费了很大的劲,要去说服这些进口的家电品牌。他们一开始不重视我们这个渠道,对这个渠道不了解。大家都是在一个差不多的时间点关注到电器领域的机会的,但我们找得稍微早了一点。
我们分得很清楚,哪些我能做,哪些我不能做。
我们对电器的定位就是“三分天下有其一”。
红星美凯龙原来给大家印象是,买建材、买家具到红星美凯龙,我们希望通过三年的时间,在中高端消费群体中,形成买高端电器来红星美凯龙的概念,这就是所说的三分天下有其一。
从面积占比来看,电器从原来的补充品类,现在已经上升到7.5%,在远期的业务规划中,希望通过三年的时间提升到15%,未来可能是15%-20%之间的面积占比。那为什么面积占比不是30%-33%?因为我们在电器做得很高端,小家电不做、低端的不做,所以面积用不了那么多,电器在我们未来业务中非常重要。
以全球家居一号店为例,调整完以后,电器生意特别好,以前一些高端的国外电器品牌是不走零售渠道的,入驻红星美凯龙之后,吸引了很多高端人群。以前高端电器散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我们把它们聚合起来,消费者在一个平台上就可以选齐产品。
聚焦主业、做好主业
其他一些零星的跨界就是点缀主体,我们还是以产业投资为主。
我们投资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助力它发展,更快地带动行业的转型升级,还能给公司带来不错的投资回报,给商场带来品牌提升,是一举多赢的方式。
我讲什么样的故事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运营带来公司市场份额的增加、经济效益的提升。
红星美凯龙和其他同行不一样,我们其实是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加了一个物管公司,重运营干的是物管公司的活,这里空间非常大,帮助经销商做传播、做引流、落地搞活动,这在行业里没有其他任何一家公司能做到。
我认为只有重运营才能提升行业的效率,只有重运营才能提升客户的满意度,才能服务好下游的经销商,不然就变成地主了。
我们也是希望向资本市场讲清楚红星美凯龙的定位、发展、行业的优势,以及巨大的市场空间,通过聚焦主业,聚焦经营,通过重运营的动作带来积极的市场反馈,让投资者更了解红星美凯龙是一个什么样的公司。
(作者:张赛男编辑:李新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