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双碳”示范城市如何建?贺克斌院士:推广新能源汽车,动作应该更大一点

时间 • 2025-11-10 23:39:23
能源
成都
汽车
电动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峰,努力争取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我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在7月5日举行的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成立40周年学术年会上,“双碳”话题受到专家学者们的热议。参会者以“展望‘十四五’减污降碳,科技助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为主题,从各自研究领域进行探讨和解读。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贺克斌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贺克斌长期致力于大气复合污染、特别是PM2.5的研究。他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成都要构建绿色低碳生活圈、率先建成碳达峰碳中和示范城市,可以从终端入手,比如提高新能源电动汽车使用比例

从供应端来说,四川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水电、光伏等非化石能源发电的比例高,这是成都的一大优势。”贺克斌说。

红星新闻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四川水电集中快速增长,清洁能源占比逐年提升。预计到2023年,四川水电装机容量将超过1亿千瓦。同时,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占比持续提升,火电占比持续下降。

但同时也应看到,截至2021年5月底,成都市机动车保有量约617万辆,其中汽车约558.5万辆。作为全国机动车保有量仅次于北京的第二大城市,机动车给市民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尾气排放造成的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参会人员认真聆听报告

“成都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终端用电的电气化比例,比如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比例,特别是家用车辆。”贺克斌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既然已是可再生能源发电,更应该充分利用!”在对标国内先进城市先进做法上,贺克斌院士谈及了北京经验,“‘十四五’末,北京将全面淘汰国四及以下燃油、燃气车,并提高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至200万辆,成都的动作应该更大一点。”

贺克斌院士还表示,推广新能源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建设必不可少,车主充电方便了,使用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意愿就会更强。他举例说,北京人济大厦等地已建设双向充电桩,电动汽车车主可以在电网负荷低谷时段进行充电,在电网高峰时段向电网进行放电,不仅能够缓解电网高峰的供电压力,车主还能通过峰谷电价差获取收益。

红星新闻记者严丹

编辑官莉

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供图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