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双减一年多来,超8成学生认为作业量明显减少,校外培训价格平均下降4成以上
9月9日,中宣部举办“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29场,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改革发展取得的成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会上就“双减”政策落地一年有余的成效进行了详细介绍。
吕玉刚表示,“双减”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实施一年多来,教育部高度重视,把落实“双减”工作作为部党组和教育督导的双“一号工程”,细化政策措施,健全工作机制,狠抓工作落实。总体上看,“双减”工作进展平稳,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发布会现场
落实“双减”涉及到学校和校外两个方面。吕玉刚指出,从学校方面来讲,重点是聚焦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着力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实现“三个提高”。
一是提高作业管理水平。这一年多来,学校书面作业总量和时长得到了有效控制,作业质量不断提高。据第三方调查显示,“双减”实施一年来,87.8%的学生认为作业量明显减少,90%以上的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
二是提高课后服务水平。据第三方调查,参加课后服务学生占比达到90%,这是自愿参加的,课后服务一直坚持这个原则;88.3%的学生表示喜欢学校提供的课后服务。
三是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从国家到地方、到学校,都更加重视教育教学改革。国家建设了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现有各类资源3.4万条,3月1日改版以来,访问总量达到88亿,日均达到4635万。在吕玉刚看来,此平台有效服务了“双减”工作的落实。
同时,各地各校深入实施新课程新教材,积极推广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引领教育教学改革。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显示,广大中小学生精神面貌积极向上,八成以上学生学业质量达到中等以上水平。
另在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方面,吕玉刚介绍,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数量大大压减,线下机构压减比例达到95.6%,线上机构压减比例达到87.1%;校外培训价格明显下降,平均下降4成以上;防止隐形变异和非学科类培训机构治理工作也在深入推进。
据介绍,“双减”工作的实施,进一步促进了校长、教师、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学校更加注重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要求,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广大家长也逐步树立孩子“健康第一”的育儿理念,积极建立和谐亲密的亲子关系。
“‘双减’工作尽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双减’工作是一项艰巨性、复杂性的工程,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吕玉刚强调,下一步教育部将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按照巩固、深化、防风险的总体思路,聚焦减负、提质、增效,不断提高“双减”工作水平,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红星新闻记者杨雨奇赵倩北京报道
责编任志江编辑王禾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